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DG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0571-87859897

您的位置: 主页 > DG视讯新闻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DG视讯科技执笔 零碳赋能|中国建研院打造的“余村印象”铂金级碳中和建筑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发布日期:2025-08-14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年,这一理念科学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余村率先围绕自然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产品化、品牌化开展生态实践,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加快产业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中国建研院发挥技术优势,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为目标,在余村打造了全国第一个铂金级乡村碳中和建筑,为乡村建筑实现碳中和提供了解决方案。

  “余村印象”总建筑面积1622.8平米,集图书馆、文创中心、研学基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中国建研院结合实际需求,以具体的技术实施路径为手段,制定降需、提效、产能、景观碳汇“四大减碳策略”,引入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导光筒、主动遮阳帘等多种节能技术,力求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

  目前,“余村印象”项目可通过建筑自身节能优化降低能耗,并采用光伏发电系统抵消建筑碳排放。在不消耗煤炭、石油及外来电力,全年的建筑能耗均由场地内部可再生能源提供的情况下,年运行减碳量为28.58吨,将逐年抵消建筑材料生产及运输、施工建造、拆除处置等过程的隐含碳排放量。预计到2027年,建筑碳排放总量降低4.68吨,满足零能耗、零碳建筑的目标,达到碳中和状态,且往后每年都将实现负碳运行,成为负碳项目。“余村印象”提供了一个乡村碳中和建筑研究和学习的范本,标志着余村绿色低碳发展迈入新阶段。

  中国建研院以数字化为契机,在“余村印象”实施建筑提升工程,完善了零碳基础设施、零碳技术科普体验设施、零碳智慧互动设施建设,营造了以“人”为核心,立足全局建设,以低碳场景构建、低碳社群运作、低碳自媒体沉淀、低碳商家为着力点的低碳生活服务,2024年全年余村吸引游客超120万人次。

  同时,协助余村开展村庄层面的数字化碳中和管理实践,大力推进余村零碳乡村的智慧化建设,打造了完整的零碳数智中枢体系,精准评估减碳成果,助力余村更全面掌控双碳工作全局,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国建研院以竹林景观和景观碳汇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设置高固碳植物,增加植物碳汇,视觉上形成乔、灌、草空间互补和重叠的效果,在维持目前的生态基底上,积极提升生态与景观碳汇能力。通过保护富有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景观格局,实现村庄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同时,在“余村印象”周边建设了3棵光伏树白天将光伏板吸收的能量储存起来,用于晚上照明。平均1棵光伏树全年可发电1825千瓦。通过营造公共绿色空间和各类生态保育措施,积极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生态共建共享,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样板。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如今“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新阶段,余村零碳生活未来图景正在形成。中国建研院协助余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美丽经济新业态、系统植入零碳设备,深入推进余村全要素零碳乡村建设,助力余村成为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新标杆。

  下一步,中国建研院将持续推广余村零碳规划经验,依托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碳中和的低碳城市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与浙江省湖州市强化技术合作交流,为湖州市低碳转型和实现碳中和提供示范样板与具体路径。

  1.中国建研院助力“千万工程” 打造安吉余村“绿色窗口”2.服务社会 央企担当 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受到安吉余村、朔州山阴等多方肯定3.珍爱地球 中国建研院为行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如果需要改进,请联系我们。可通过新浪微博@中国建研院,或发送邮件至

  原标题:《科技执笔 零碳赋能|中国建研院打造的“余村印象”铂金级碳中和建筑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