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DG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0571-87859897

您的位置: 主页 > DG视讯新闻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山美业丰人兴 看浙江安吉二十年DG视讯之变

发布日期:2025-08-15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提出。20年来,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安吉,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炎炎夏日,走进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青峦叠翠,碧水潺潺。村口,一块形似春笋的石碑上,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吸引了不少游客合影留念。

  余村人都记得这块石碑背后的故事,它见证着余村这些年来对“两山”理念的探索实践,记载着余村人“点绿成金”的发展密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以开采山石为主要产业,村民潘春林当时在矿山上开拖拉机。“钱是赚到了,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活。”潘春林的人生际遇,和余村的变化发展紧密相连。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关停了大部分矿山和污染企业。下岗后的潘春林在村里开了一家名为“春林山庄”的农家乐。“山青了,水绿了,游客就来了!”如今,潘春林做起了民宿生意,每到旺季,一房难求。

  20年来,通过生态修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余村从过去“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的穷山沟,变成了如今“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的美丽家园。随着乡村旅游日益红火,余村人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过去靠“卖石头”吃饭的老矿工葛元德,通过把石头加工成文创石,一块就能卖到6000元;村民叶华拆掉自家围墙,打造美丽庭院,靠卖烧饼一年就能赚五六万元……这样的例子在余村比比皆是。

  “乡亲们尝到了甜头,都抢着把闲置的农田、农房、山林拿出来入股搞项目,家家户户吃上了‘分红饭’。”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介绍,2024年全村分红316万元,户均1万多元。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安吉县拥有近百万亩的毛竹林,县域75%的农民仰竹而生。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安吉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竹林碳汇改革,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2021年12月,安吉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通过深化林地经营权制度改革,开发数字化资源收储模块,将分散农户的竹林经营权统一流转至对应村专业合作社,再由村专业合作社集中收储至县“两山合作社”,最终由县“两山合作社”统一参与碳汇市场交易管理。

  “没想到空气真能换钱!”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应忠东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共流转7150亩竹林,并通过交易拿到了29.3万元竹林碳汇收储交易金。据了解,这些钱已用于村民分红及村里的竹林养护。

  “这片都是我家的毛竹林!”大里村村民李云福说,“以前砍竹子赚不了多少钱,现在把竹林全部流转给村里搞竹林碳汇,啥事儿不用管,每年能增收3000元!”

  为激发绿水青山间的绿色动能,2022年以来,安吉积极推进“以竹代塑”,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了“原材料—深加工产品—加工废料—新产品”的循环产业模式。

  小竹子撬动大产业。据统计,2024年安吉竹产业总产值192亿元,产品出口至美国、日本、荷兰、法国等30多个国家。如今,在建筑、装饰、家具、包装等领域,都能见到安吉翠竹的身影。越来越多的竹制品企业让安吉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作为绿色发展先行地,近年来,安吉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大力招引科创型、平台型、总部型新经济,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产业,持续在绿水青山间孕育新经济,以生态“高颜值”不断催生经济“新活力”。

  近日,走进浙江暨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暨北生物科技”)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12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面膜、护肤膏霜、护肤水乳等产品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工人们正忙着打包装箱。

  暨北生物科技主要生产化妆品、化妆品原液以及医疗器械。2024年年底,企业位于安吉经济开发区浙北生命健康产业园的生产基地落成并试运行,聚焦年轻客群探索“美丽经济”蓝海。

  “面对新的发展需求,我们投资3.5亿元在安吉建设了集生产、研发、品牌孵化于一体的基地,形成了年产4500支各类医美产品的生产能力。目前,企业产能正陆续转移至安吉。”暨北生物科技董事长胡静波介绍,“今年,我们的直营店、加盟商将由3000家增长至1万家。随着安吉生产基地产能释放,预计今年营收将破1亿元。”

  近年来,安吉县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步吸引一批优质美妆产业企业进驻。谈及为何选择落地浙北生命健康产业园,胡静波表示,安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都是其选择投资安吉的原因。

  作为安吉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的重要产业平台,浙北生命健康产业园自建成以来,以“100个项目、100亿投资、100亿产出”为目标,3年来累计引进50余个生物医药项目,拥有国内外主板上市生物医药企业5家,集聚创新药企业13家,其中72款创新药产品管线在全球各地开展临床试验,形成生物创新药产业集群。

  “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投运,二期已竣工。”安吉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扎实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同时做好园区服务,加速已入驻企业投产放量。

  早上9点不到,俞佳慧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暑假来村里游玩的客人特别多,得把工作提前安排好。”

  2023年初,俞佳慧大学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余村创业。如今,她经营的亲子农场和民宿都是余村的热门打卡地,高峰时单日接待游客近千人。

  2022年7月,余村发起“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联动周边3个乡镇聚焦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向全球青年人才抛出“橄榄枝”。这项旨在吸引青年下乡、资本入乡的创新举措,不仅让城里头的“新农人”、创业者带着活力与创意主动往村里跑,更推动余村携手周边镇、村构建起“大余村”发展格局。

  如今,不仅有像俞佳慧这样的“原乡人”回流,越来越多的外乡青年也投身这方绿水青山间。

  2023年6月,安吉县大余村的青年人才社区“青来集”开园。作为全国首个乡村青年人才社区,“青来集”提供了“数字游民公社”和1000多个大自然工位,让年轻人能够在绿水青山间办公创业。

  “从城市到乡村,最吸引我的还是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作为“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一员,九里(化名)将工位搬到了绿水青山间,“我从事的是平面设计工作,主要是线上接单,工作地点可以随时移动。”来到余村后,九里在处理工作之余,还开了一家咖啡店。

  “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总能碰撞出新的惊喜创意。”“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许崧表示,在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已有不少“数字游民”成为“数字村民”,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不断开辟着创新空间,助推乡村振兴。

  短短3年时间,依托“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和“青来集”人才社区,大余村吸引了20多所高校来此实践、1200多位新乡人入驻,集聚了60个合伙人项目和新经济项目,“青来集”全年营收超5亿元。年轻人的加入为余村带来了丰富的新业态,帮助乡村留住八方客。

  “青年入乡带来了咖啡馆、小酒馆、机器人研学基地等新场景、新业态,音乐节、马拉松办起来了,村里的生活品质一点不比城里差!”汪玉成说。

  余村的实践探索是安吉县实施“青创活县”战略、全力打造“青年入乡首选地”金名片的生动缩影。2022年以来,安吉县将“招引10万青年大学生”确立为第一战略目标,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青年入乡发展为主要标志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乡村实践路径。

  “青年入乡和全域旅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022年以来,安吉累计吸引青年入乡近4.3万人,每年新增常住人口1万左右,为安吉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注入新力量、带来新视角、融入新观念。”安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宁云表示,接下来,安吉将持续聚焦“两山”转化,以“筑梦、追梦、圆梦”为主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青年发展、人才云集的“金山银山”。

  清晨的衢州三衢山云雾缭绕。车子才驶近山脚下的路里坑村,两座几十米高的窑炉便映入眼帘;再走近些,一股新鲜面包的浓郁麦香扑面而来。寻香而去,那座稍矮些的窑炉如今成了面包窑,新鲜出炉的面包正散发着热气;几步之遥的另一座窑炉被改造成了“窑书房”,尖顶前后通透的设计让它成了自然的取景框。…

  人民网杭州8月14日电 (章勇涛)近日,浙江省余姚市中意宁波生态园某封测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依托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大幅提升生产效能。 近年来,中意宁波生态园以“智改数转”为突破口,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通过工业互联网、5G等新技术应用,园区建成多个智能车间和数字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